臂擱,文房用具之一,提腕書寫時枕臂歇息之用,可免衣袖沾染墨跡污損書稿,文人墨客鍾情臂擱則係愛其儉樸利落、繁簡皆宜。小品者器小足可盈握,素面或僅陰刻詩詞;碩大者長達尺餘寬逾數吋,雙面繁工細作陰刻陽雕山水人物竹石花木,各有其不同樂趣!

 

 

 

 

本臂擱正面以減地淺浮雕(又稱薄地陽文)及陰刻技法淺刻菊花山石靜態圖,菊花娉婷、搖曳生姿;山石堅壑、望之儼然,盡顯柔弱與剛毅的強烈對比,間有數道金絲閃過,此乃金星小葉紫檀之明證。文人雅愛菊花山石,因菊花婉約、清淡素淨卻顯其高雅,而山石堅壑,坳突嶙峋卻不改其志堅。

 

 

背面則施透雕、高浮雕等前清技法深雕楊柳禽戲動態圖,垂柳斑駁、迎風飄搖;群鵝雀躍,池邊嬉戲,其斧鑿精雕、刻工深邃,正好對比出老幹的斑駁嶙峋、堅立挺拔和垂枝的柔軟無力、隨風飄搖。垂柳下方二鵝立於岸石上,一昂首一垂視,眼神交會似正嬉戲,另一鵝則伸長頸子正在戲弄一甫躍出池塘的無辜小蛙,妙趣橫生,令人不覺莞爾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臂擱多以竹材製成,偶有紫檀,黃花梨則甚少見,本菊石禽戲圖臂擱係以最高等級的金星小葉紫檀整料挖製,尤其背面為達鏤雕深刻效果,不惜挖去大片珍貴紫檀木料,不僅耗工費時且更費料,突顯本臂擱的珍稀罕有!

 

 

 

小葉紫檀,是豆科的一屬,學名檀香紫檀。只有小葉紫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紫檀,小葉紫檀為紫檀中的精品,通常也稱為雞血紫檀。小葉紫檀密度較大,棕眼較小,木紋不明顯,多產於熱帶和亞熱帶森林,以印度所產者最優。常言十檀九空,最大的小葉紫檀木直徑僅約二十公分左右,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,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。色澤紫黑,有的黝黑如漆,幾乎看不出紋理。小葉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,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,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,傾倒時能連成線,這是鑑別小葉紫檀木的有效方法。小葉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,中國的雲南、兩廣等地也有生產。明代大量採伐紫檀木,且將南洋群島的紫檀木採伐殆盡,並分別儲存於北京和廣州。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為明代所采,雖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辦過新料,但大多粗不盈握,節屈不直,這是由於紫檀木生長緩慢,非數百年不能成材。明代采伐過量,清時尚未復生,來源枯竭,這也是紫檀木為世界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
 

 

 

 

本臂擱雕刻技法橫跨明末清初的透雕、高浮雕技法及清初的薄地陽文淺浮雕技法,實為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品。鐫刻者巧思佈局、精心構圖,配之以高超老練技法,絕非一般俗手可及,其出於名家之手則昭然若揭正面山石陰刻落款『丁酉秋日朱文右製』可為佐證,丁酉年即清康熙56年,西元1717年。

 

 

 

朱文右,或稱朱文友,清康熙竹雕名家,字梧號筠齋,江蘇嘉定人(今上海市),有孤山放鶴圖筆筒等傳世,善薄地陽文技法,竹雕大師吳之璠之婿,並盡得其真傳。竹雕刻作品年款多在清康熙年間,主要活躍時間約在清康熙(1662–1722)年間前後。

 

 

吳之璠,字魯珍,號東海道人,江蘇嘉定人,是康熙前期的竹雕名家,有東山報捷圖筆筒等傳世。首創減地淺浮雕技法,《竹人錄》稱此法為薄地陽文。為明末朱三松之后嘉定派竹雕第一高手。

 

 

臂擱長17公分,寬6.5公分,高1.8公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arhenr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